2025-01-16 18:19:46 | 春风招生网
宁波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2330名,其中专任教师1331名,有正高职称人员255名,副高职称人员720名,有博士学位人员423名。现有中科院共享院士4名,国家“千人计划”1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4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名,入选国家、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7名,省特级专家1名,“钱江学者”7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1名,入选拾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48名。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111”引智计划地方高校试点项目“新型通信技术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4个。
宁波大学就业状况
毕业生就业
宁大给予年轻学子南天门昂首挺胸的自信、大草坪宽阔坦然的胸怀和白鹭林平静祥和的心态。宁大良好的成才成长环境、和谐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培养了宁大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务实进取的良好品质,使宁大真正成为“藏龙卧虎”之地,优秀学生层出不穷。他们中既有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更有一系列奉献社会、播撒爱心、知难而上的先进典型———政府官员、全国十佳法官、共青团十五大代表、联合国最年轻的预防犯罪学专家、企业董事长、考研金牌寝室等等,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宁大学子的风采。相关链接:
1、热心校友郁武铮:大学里的温暖回忆
“我只想做一个热心的校友,如果有能力,为母校做一点微薄的贡献。”这是在不久前我校举行的校友集体捐赠仪式上,一位年轻有为的校友说的一句话,看似平淡,却饱含了对母校深深的感恩之情。他就是原宁波大学1986级土建结构工程系校友、现任宁波建工集团第五分公司总经理郁武铮先生。在宁波大学建校十周年校庆时,刚参加工作6年的郁武铮校友,为母校捐赠了10万元人民币。时值宁波大学建校二十周年暨三校合并十周年,郁武铮校友又为母校捐赠了100万元人民币,设宁波大学“郁武铮奖助学金”,鼓励宁大学子成长。
大学时的郁武铮性格开朗,担任过学生干部。回忆起在宁波大学读书时的情景,郁武铮校友说:“我们读大学时,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包氏一号楼,但我们的老师都是一流的。加上当时教师多,学生少,500多名教职工围着280名学生转,让我们感觉很温暖。记得我们大学时的基础课都是非常著名的教授学者上的,如大一时的理论力学课是第一任校长朱兆祥教授上的,材料力学课是副校长王立力教授上的,结构力学课是我国知名的桥梁专家王建元上的……这些教授专家都是带博士的导师的,与这么多的教授学者近距离接触,他们的思维方式、做人原则、学者风范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朱兆祥校长因为内分泌失调,没有唾液,上课必需不停地喝水,他上课时桌子上有一个开水瓶,一个水杯,令我们非常感动。”
2、82届校友、宁波市财政局局长宋越舜
宋越舜,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宁波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局长、党委书记。曾任浙江省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技术员、副局长;宁波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科员;宁波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处长、处长、主任助理、副主任、党组成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宁波市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浙江省奉化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
1982年,20岁的宋越舜从大学毕业,因为学的是淡水渔业专业,他被分配到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管理局工作,当时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很艰苦,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和工作?宋越舜选择了踏踏实实做工作,不管多苦多累,不管什么工作,他都认认真真地去做,因此得到单位同事的认可,自己也觉得很充实。走上社会的第一站,给宋越舜的启发是:大学生虽然在学校学到很多知识,但实际上从社会这个大学里还没有毕业,还得放下架子,踏踏实实从头做起,不管这个事情多么小,都要认真去做,逐步积累工作经验、人生经验,因为各种工作都是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是你人生大厦的基础,如果打得牢,对你今后的人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醉心研究的博士后孙培源
孙培源1993年考入宁波大学应用数学系,1997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并于200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浙江赛区二等奖。被评为94-95学年度宁波大学十佳学生,2000年浙江大学理学院优秀毕业研究生及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等。
“考入宁波大学,并非是我最初的志向。来宁大,是调剂后的事了。那一年我才17岁。”他开始静静地陷入到十年前的时光中。那时候初进宁大,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挫败感不言而喻。与陌生环境无法融合,心中的苦闷又无人可以诉说,整个人变得十分沉默。第一次离家,到这么远的地方一个人生活,对家的思念刻骨铭心。那时最常做也是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想家的夜晚,一个人悄无声息地坐在教学楼五楼的某个教室里,透过玻璃窗,遥望甬江边星星点点的灯火,让心中最落寞的部分得到些许舒缓和安慰。说到这里,同在异地读书的我心中油然生出了一种共鸣。宁大的夜,甬江水静静地带走对家的依恋;江边的灯火和那不时飘来的汽笛声,不知温暖了多少异乡漂泊的宁大人的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山东到宁波,从杭州到上海,从中国到海外,他一次次踏上征途。生命的旅程正是由这样一段段或坎坷或平坦的经历拼接而成的。成长也就在这一深一浅的脚印中慢慢堆积。在匆忙前行的脚步间,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孙培源虽已走在了时代发展的浪尖上,却拥有着这样一份平和的心态保持自我。
4、又一个考研“金牌寝室
一寝室不同专业的六名成员,都是党员、奖学金获得者,都来自人才紧缺的农村,近日,又全部考上公费硕士研究生,分别被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及宁波大学录龋继前年该校文学院一女生寝室四人全部考上硕士研究生之后,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又诞生了一个'金牌寝室'。
大学里,他们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六人中有两人荣获省级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生、宁波大学特等奖学金,五人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他们社会活动能力强,在校期间曾任班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班长、副班长等学生干部职务,六人先后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春风招生网
在宁波大学,这种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追我赶的优良学风已蔚然成风。专设在教学楼2、3号楼的考研教室受到众多学生的欢迎,复习期间,每天都有一千多名考研学生在安静、明亮的舒适环境中坐在自己的固定座位上埋头苦读。学校还通过完善教学责任体系,以教风、考风促学风,重视学科竞赛、活跃第二课堂等各种有效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校内学风的发展。学校于去年成立了学生学习指导中心,由教务处专门组织人员设计开发的学生学习指导网站也于今年正式开通,配备有专门教师、专家帮助指导学生学习、科研、就业,真正落实学校'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宁波大学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肯定与好评。近几年,该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不少专业供不应求。
5、全国十佳法官张学军
张学军年年被评为办案能手,人称“拼命三郎”。2002年,他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系统人民满意好法官”、“全国法院系统模范法官”。2003年当选为全国十佳法官。张学军是宁波大学法律系90届毕业生,现为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枫桥法庭庭长。2004年,在他带领下的枫桥法庭荣膺全国十佳法庭。
6、走向外交部的杨天文和冯胤
走进外交部,成为一名外交官,是多少人从小的梦想。但是,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也许,正是因为外交梦的美丽而遥远,才使她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也让更多的人为之努力。2002年,我校外语学院98级毕业生杨天文被国家外交部录龋2003年,我校外语学院99级毕业生冯胤又被国家外交部录龋2003年9月,宁波大学被外交部列入招收应届毕业生定点院校。
国家外交部每年都会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招收公务员,但是,并不是什么人想去就能去,也不是哪所大学的毕业生想进就能进的。外交部在全国生源学校即全国重点英语院校和重点综合性大学优先招考符合标准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浙江省,此类院校只有两所: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这对我们宁大一个在全国知名度还需大大提高的地方性大学而言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荣幸。
7、单车远征青海
三千五百公里,七千里路云和月,他们经历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阶梯的跨越;在沿途城市和高校,他们声援藏羚羊申请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活动。宁大学子的青春刻在了长江、淮河,刻在了黄土地和青藏高原。
2004年暑期,宁大学生毛建阳、张志永、叶赵明组织进行了“声援藏羚申吉、单车青海远征”活动。此次自行车远征活动从宁大出发,沿途经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青海七省,关山万重,他们克服高温天气、水土气候等不利因素,经受住了体力与信念的考验,历时41天到达青海省格尔木市,总行程达3500公里。
以上就是春风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宁波大学师资力量和就业状况如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春风招生网:www.cfsbcg.com中国计量大学就业状况中国计量大学就业状况 学校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7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特色明显、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在对2007年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状态与就业流向调查的麦可思-盖洛普指标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国非“211工程”学校中的第16位,省属高校第2位。学校还先后获得了“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单位”、“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
辽宁师范大学就业状况辽宁师范大学就业状况 在国家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所有的毕业生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尽管这几年就业形势很严峻,但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06年我们毕业生就业率为97.83%。 辽宁师范大学院校简介辽宁师范大学院校简介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
华北电力大学就业状况华北电力大学就业状况 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国家级各类奖项190项。毕业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受到电力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近年来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6%左右。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群体,学校被誉为我国能源电力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华北电
东北电力大学就业状况东北电力大学就业状况 毕业生就业作为一所具有56年办学历史的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的毕业生在全国范围内受的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和较高评价。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就业率高,就业竞争能力强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生平均供需比例达到1:3,个别专业超过1:9。2002年、2003年、2004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别为91.6%、90%、94.9%,其中录
辽宁大学就业状况辽宁大学就业状况 调查覆盖了辽宁省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中的98所,本省2008届大学毕业生6587人;在辽宁省就业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3344人;生源地在辽宁省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4754人。33%在毕业后半年就业。 辽宁大学学校简介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宁夏大学就业状况宁夏大学就业状况 学校非常重视并加强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如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选修课计划,从一年级开课,让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接受就业指导;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停招缓招了一些市场需求量小的专业,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新增了一些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加我校毕业生的影响力;
北京物资学院就业状况北京物资学院就业状况 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卓有成效,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居高,就业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北京物资学院院校简介北京物资学院院校简介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2018年2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就业状况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就业状况 、五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宏观形势 五年来,全国就业岗位需求有大幅度增长。据《2004年中国就业状况白皮书》中统计我国年增800多万就业岗位。但同“三峰叠加”[1]的形势相比,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也迅速增长,2001年有115万人,2002年有145万,2003年有212万,2
2024-08-06 18:52:22
2023-07-19 13:43:34
2024-06-25 17:46:14
2024-06-23 10:03:44
2024-06-18 22:39:22
2023-07-17 22: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