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大学想转专业,应该注意什么?

2024-08-21 08:46:22 | 春风招生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大学想转专业,应该注意什么?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大学想转专业,应该注意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转专业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可在入学3个月后,申请转专业,其条件如下:

1、确有专长或志趣需要转入其他专业学习和培养的。

2、确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其他专业学习的。

3、确有某种特殊原因,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的。

在校学习的二年级学生,可在学科大类内部申请转换专业;在校学习的三年级学生,可申请在院(系)内学科类内部转换专业。二、三年级学生跨类转专业时,需按学校相关规定降级学习。应征入伍退役后或创新创业休学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院(系)应当优先考虑。

受开除学籍、退学(含自动退学)处理或转入其他学校的,其学籍自学校发文或批准之日起终止,不得申请复学。

以上内容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大学想转专业,应该注意什么?

大学想转专业,应该注意什么?

对于一个自己不喜欢或并不打算今后从事该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转专业无可厚非,但关键的是要以兴趣为引导、个人能力为前提来进行选择,不要盲目转向热门专业。

首先你得知道教 育部对于在大学转专业的具体要求 :本科生在完成大一学年课程后,进入二年级之前,符合下面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转专业;在某一学科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由于个人身体原因,经过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通过转专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材,且参加学校的选拔,合格者可以。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则上参加选拔后各专业转出人数一般不超过所在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转入人数不得超过转入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

转专业要注意的事

一 是对学校现专业以及意向专业进行深入了解,有研究表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获得专业体验更深刻,对专业的认识更真实准确。二是专业的职业兴趣测试,了解个人与专业的适切性。三是调整心态,除了转专业,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跨专业考研、申请校外专业、交换生等很多途径接近意向专业。

别以为转了专业就万事大吉。 近几年转专业的门槛虽然降低了,有人顺风顺水,但也有人面对一门新的课程,新的人际关系,从头做起又谈何容易。比尔·盖茨说过,

公司员工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仅仅是现在掌握知识的十分之一,而十分之九的知识来自于后天的学习。

比起大学期间学习什么专业,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基于所在专业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进行创新。


大学想转专业,应该注意什么?

大学转专业容易吗?

春风招生网(https://www.cfsbc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学转专业容易吗?的相关内容。

19级已成功转入计算机专业(某双非一本),谈谈转专业的情况。

转专业流程:大一下学期4、5月份组织转专业工作,大一上学期期末成绩在前40%有转专业资格(前百分之10免笔试),每个学院基本上都有面试,部分专业有笔试。 春风招生网

至于难度,先下结论:不同专业难度不同。

计算机,商科专业难度很大,其它专业相对来说转的难度很低。

转计算机难在竞争难度大,19级计算机转专业41个人竞争5个名额;

转商科是因为要求条件高(其实名额也报不满),部分专业要求高数、英语成绩>82,甚至还有的要求>85。(一般来讲,高数成绩达到要求容易,英语成绩达到要求有较大难度)

其他专业的话,大部分都是名额报不满的(我知道报的比较多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10个人竞争8个名额),也就是说,只要你达到要求,面试的时候别讲脑残的话,基本上就能顺利地转专业。

如果说你不慎落入天坑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想转进计算机、商科以外的专业,只要大一上学期正常学习,期末在年级前40%,就能达到绝大多数专业的要求,面试好好准备都能过,所以,转专业不是一件难事。在这里,我推荐几个转专业难度不高,前景不错的的专业:理工科自动化,电子信息类,金融数学;文科法学中文,英语。

如果你想转计算机的话,大一上学期就玩命学吧,大一上学期期末至少要考到前10%(英语至少>75),可以免笔试,据我所知转到计算机的基本上都是年级前十。然后从寒假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内容,为了面试有话可讲。但是,至于最后能不能转成,没有人能保证,毕竟竞争难度很大,而且转计算机的人都很优秀,成功与否真的看命。

如果你想转商科,大一上学期好好学,成绩到标准就基本上万事大吉了,商学院是没有面试的,你只要成绩达标了,大概率就会收你。

所以,如果想转专业的话,从大一上学期一定要下定决心,成功的概率很大。我认识很多犹犹豫豫没转成专业的人,要么是因为上学期成绩排名差一点点,要么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延误了报名时间,现在都追悔莫及。

以上就是春风招生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春风招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春风招生网:www.cfsbc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转专业
与“大学想转专业,应该注意什么?”相关推荐
想考军校,应该注意什么事项,哪些流程?
想考军校,应该注意什么事项,哪些流程?

高考军校报考时间和流程表 高考军校报考时间和流程表如下: 1.政治考核,报考军校的第一步是参加报考所在地人民武装部组织的政治考核,一般在高考结束后六月中旬之前,及时关注当地军校招生信息; 2.填报志愿,考生自愿填报军校提前批志愿; 3.面试体检,填报军校志愿且达到军检线的考生,参加所在地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组织的军校面试和体格检查; 4.投档录取,通过政治考核(报考机

2024-06-19 12:14:33
填报志愿应该注意什么啊!!!
填报志愿应该注意什么啊!!!

填报志愿应该注意什么啊!!! 一、要了解有关信息 我们老师在和考生交谈时,发现有些考生由于一味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国家发展的前景、有关的招生政策及各高校的招生方式少有了解,在选择高校和专业上无所适从,这是很遗憾的。其实了解这些方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信息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前提。考生要了解信息的内容有: 1、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了解高校招生的有关政

2024-07-12 19:24:51
报志愿时,应该怎么样去报?应该注意什么原则?
报志愿时,应该怎么样去报?应该注意什么原则?

报志愿时,应该怎么样去报?应该注意什么原则? (1)要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来选择志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选择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是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志趣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得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2)要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以招生院校在招生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统计

2024-07-18 23:19:20
选择专业,应注意些什么
选择专业,应注意些什么

怎样正确地选择大学专业? 在人生的旅程中,选择大学专业是人们面临的重大决策之一。因为它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十分必要,以便更加成功地选择大学专业。 首先,了解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你选择的专业应该是你感兴趣的领域,因为你将在未来进行专业研究和实践。如果你没有兴趣,你可能很快就会失去动力,这将导致学习和未来工作的困难。因此,建议你

2024-06-30 04:09:20
广东高考网上征集志愿填报应该注意些什么
广东高考网上征集志愿填报应该注意些什么

广东高考报志愿流程 2020广东高考志愿填报指引(方式+时间+流程) 【填报方式】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可自行上网或到中学(报名点),凭本人考生号和密码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凭报名时绑定的手机号码接收短信验证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志愿确认。 (一)填报网址。 入口: ,凭高考考生号和密码登录。 (二)志愿确认。 考生通

2024-06-25 17:36:13
填报高考志愿应该注意学校和专业的关系吗?
填报高考志愿应该注意学校和专业的关系吗?

填报高考志愿应该注意学校和专业的关系吗? 在填报志愿时,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都非常重要,但不同情况下,它们的优先级有所不同。 1.当分数能上985院校时,选择学校更为重要。因为这类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这些学校的身份和声誉也能在升学和就业方面提供优势。 2.当分数只能上211院校时,需要在学校和专业之间找到平衡。除了985院校外,211院校的

2024-06-25 03:13:37
当高考的志愿者应注意什么
当高考的志愿者应注意什么

当高考的志愿者应注意什么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1.准确掌握各种高考信息充分了解高考政策、掌握相关信息,是能否进行科学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因素和先决条件。事实上,历年来出现的许多考生志愿填报失误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对有关高考的各种资讯忽视或把握得不够准确。因此考生要及时了解今年我省招生政策规定、全省报考人数、招生院校、招生计划等,尤其应该充分地掌握希望报考院校3年来的录取信息和变动情况

2024-06-30 08:35:09
高考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什么?
高考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什么?

高考填报志愿时应注意什么?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1.准确掌握各种高考信息充分了解高考政策、掌握相关信息,是能否进行科学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因素和先决条件。事实上,历年来出现的许多考生志愿填报失误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对有关高考的各种资讯忽视或把握得不够准确。因此考生要及时了解今年我省招生政策规定、全省报考人数、招生院校、招生计划等,尤其应该充分地掌握希望报考院校3年来的录取信息和变动情

2024-07-18 02:52:43